你好,你尚未注册,请先注册登录 我的短信 我的文章 站内搜索 修改资料
    网站首页专家专栏专家文章→论素质教育
  本文为 shijiannong 收藏  总点击数:5654  本周点击数:1  回复:0
   贴子主题:论素质教育
shijiannong
注册:2005-2-23 09:19
等级:栏目管理员
论素质教育
论素质教育

施建农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研究员

世界天才儿童研究协会亚太理事会 主席

     近年来,国家提倡“素质教育”,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这一提法本身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实,“素质教育”不仅在我国大力提倡,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展开。但对于如何理解“素质教育”这一概念,以及如何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改革中,社会上仍存在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就素质和素质教育的有关概念略陈一二。

1、人的素质

     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笔者认为,要认识素质教育,首先要认识什么是人的素质。

    从字面上来看,“素”有“浅”“白”“本(原本)”之意,如“素色”“朴素”等;“素”也有“经常”“一向”之意,如“素来如此”等。因此,素质既有“本质”之意,也有“恒定”之意。人的“素质”就是指一个人的稳定的本质特征。

    那么,人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呢?首先,从分类学上来看,“人”属“灵长目”“人科”动物。人既然是一种动物,就应具有生物学的属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遗传的必然规律。人作为生物体也必然遵循自然法则。除了生物属性决定于遗传外,有些行为属性也严重地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人们常说“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为什么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因为打洞是老鼠这一物种赖以生存的一种重要的行为方式,而这种行为方式是由其生物属性所决定的。遗传的物质基础也决定了我们人类具有人类的行为特性。对于遗传的生物属性,人们往往很容易理解。例如,我们很容易接受这样的实事,即父子俩或母女俩或兄弟俩长得很相象。既然人的外部特征可以因为遗传的力量而显得很相似,那么,人的内部特征,例如神经系统的结构和特征是否也可以因为遗传因素的影响而具有相似性呢?至少从理论上讲,回答是肯定的。因此,人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个体,健全的肢体、强壮的体魄是生命体得以繁衍的重要保证,而结构完善的大脑及其神经系统是人类进行智力活动的必要保证。因此,生物的遗传性应该是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或者说是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于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尊重人的遗传特性,增强人的体质。这包括人口遗传基因质量的提高,减少遗传性疾病,提高医疗保健和营养的水平和质量,为全民特别是少年儿童广泛提供体育运动场所和设施等。而当前我国公共体育设施严重缺乏,以及现有的各种体育场馆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物尽其用的事实,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去甚远。

    其次,人之所以为人,被称为世界万物之灵而不同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人具有意识,有精神,有心理活动。作为具有精神的个体,意识的水平,精神状态,心理活动的能力应该是人的另一个基本属性。因此,心理素质应该是人的又一个基本素质。于是,素质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素质应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所谓的智力活动和意志、情绪、动机和性格等非智力心理特征等。文明社会的发展和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是促进人类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应该是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手段。显然,对智力的开发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不仅与素质教育根本不矛盾,而且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仍然应该受到重视。当然,人的意志、情绪、动机和性格等心理特征对智力发展和科学知识的接受与运用起到动力和控制的作用,对人的整体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素质教育必然也应该包括对人的意志的锻炼、良好情绪和性格的培养、正确动机的引导等。

    第三,从生活方式来看,“人”是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明显的群体性或社会性。显然,人的社会性应该是人的本质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因此,适应社会的能力应该是人的又一个重要的基本素质。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必然会受到社会规范的约束。作为社会性的人,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首先需要认识自身、认识社会、认识自身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因此,从社会性的角度讲,发展个体的自我意识,培养自律、自主、自立、自强;发展社会意识,培养团结合作、互助互利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道德意识,培养道德习惯;增强法律意识,养成遵守社会秩序的习惯等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图1 人的本质属性

    因此,人的本质属性可以用这样一个直观图来表示。图中的三个圆圈代表人的三个基本属性。每个属性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紧密联系的。生物属性与精神属性的联系是靠神经系统来完成。神经系统本身是生物体的一部分,具有生物属性,但神经活动的结果产生心理活动,即功能具有精神属性。精神属性与社会属性之间的联系中介是自我意识。只有通过自我意识,一个人才能确认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和意义。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之间的结合点是一个人的气质类型。一个人的气质类型更多地决定于他的生物属性,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性格则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2、素质教育

    对人的本质属性有了基本的认识以后再来看素质教育就容易多了。素质教育实际上是“针对人的本质特征或属性进行教育培养使良好行为或品质固定下来并具有恒常特性的一种教育干预过程”。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良好行为或品质是社会所期望的,但对于个人来说,一次性的良好行为并不能体现这个人的素质,只有使这种良好行为形成习惯(即固定下来具有恒常特性)时才能体现这个人的“素质”。对于一个社会或一个民族来说,个别人的良好行为或习惯并不能体现这个社会或民族的整体“素质”,只有当人们的良好行为和习惯成为整个社会或民族的风尚和文化习俗时,从真正体现了这个社会或民族的“素质”。例如,在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中,自觉排队是这个社会“素质”高的具体体现。但对于一个秩序不良的社会,不自觉排队成了风气,那么,即使有个别人注意排队,或在某些时候大家都排队,但大多数情况下的混乱状态只能说明这个社会的整体“素质”低下。

    因此,根据前面对人的素质的基本界定,素质教育就应该包括这样三个方面,即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社会性素质教育。而身体素质教育又包括“遗传和优生咨询、营养保健和体育锻炼”,为少年儿童提供足够大体育设施、活动场所和锻炼机会等方面;心理素质教育也包括“认知教育、情感教育、意志锻炼和性格培养”等方面,社会性素质教育则包括“自我意识培养、公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等方面(见图2)。当然,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地把它们细分为具体的操作,如认知教育可以进一步分为思维训练、各科知识教育、创造力培养、操作技能训练等各个内容。公德教育则可以更进一步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传统美德等。还可以把职业道德更具体化为职业道德意识、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习惯等。显然,我们这里只能构建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框架。在实践中,需要将理论框架进一步具体化后才能真正用于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

图2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3、与当前其他观点的关系

     关于人的素质,当前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人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素质和道德素质”。这与笔者在文中强调的关于素质的模型(如果可以称为模型的话)没有根本的冲突。但我们强调的关于素质的模型结构似乎更合理,也更全面。在当前比较流行的概念中,除身体素质以外,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已完全包含于我们的模型之中。但劳动素质在我们的模型中没有专门的列出,为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劳动素质是一种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复合体。劳动不仅需要身体的运动或肢体的动作,更需要支配身体运动或肢体动作的智慧。前者属身体素质,而后者则属于心理素质的范畴。实际上,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所表现的才能都是在人的三个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顺便提一下,关于素质教育一词的翻译问题,当前也有不同看法。根据笔者的理解,素质教育应该理解成基于人的本质特征的教育,因此,可以翻译成“Education based on human nature”。

4、小结

    虽然,人们在研究时可以把人的生物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分开来考察,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是作为整体而存在和发展的。一个人在生理成熟的同时发展着他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这种不可分割的一体性决定了我们对之实施的素质教育也应该是整体的全面的,任何一种只强调某一侧面的教育都是片面的,对个体发展是不利的,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应该是整体的全面的。但全面发展并不等于平均发展。素质教育应该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使每个儿童都得到适合其本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婴儿从出生起就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而且这种个体差异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加大。每个人的优势才能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对教育的需要也是各不相同的。实际上,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就是建立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基础上的。

(该文发表于《职业教育研究动态》1999(34),1-5)

2005-2-24 19:22:55
 
   本主题的最新回复
本主题还没有回复
快速回复
你尚未注册,无法发表回复

幸福时光陶然幼儿园 www.htbaby.com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本站内容或建立镜象 免责声明 京ICP备1800748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923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黑窑厂西里甲11号    电话:010-63536353 83515511